四川民间儿童游戏:办姑姑筵、藏猫儿

  • 风水民俗
  • 2020-02-17
  • 人已阅读
简介藏猫儿也是各地流行的,以一人为猫,其余的人找地方躲藏起来,由“猫”逐一寻找“耗子”,被找到者改扮作“猫”。川南玩此游戏时扮猫者还要唱一支儿歌:“峂终咚,三点炮,看你猫猫找耗耗。找得倒,吃瘦的;找不倒,吃肥的,猫儿已经来了,耗儿已经藏了……藏好没有?”若无人答应,“猫”便开始找了。但藏猫儿各地玩法也不同。

如今老年人回忆起儿时的游戏来,大都会想“办姑姑”。川西平原的儿童尤其喜欢玩此游戏,市场上还出售此游戏的全套玩具:小竹篮、竹果盘、小石磨、碓窝和铁皮做的小钢、水桶、菜刀等。三五个小儿聚在一块,分别扮成大人小孩和客人,模仿家庭生活和待客,以为游戏。黄敬临开办的餐馆“姑姑筵”,也取名于此。

四川民间儿童游戏,从清代起流传至今的还有不少,如放风筝、抽陀螺、扯响簧、骑竹马、踢鸡毛毽子、老捉鸡、堆罗汉、斗鸡、眺绳、抽中指、抓子、蛇抱蛋、藏猫儿等等。清代至民国每到过年期间,儿童游戏最多,如扯响簧掷升宮图、唱歌谣、打猜谜、放花炮、玩兔儿灯、戴面具等,尽情嘻戏。清代刘沉《蜀中新年竹核词》中说道:“谁家雅子响新簧?惹得儿曹嬲父娘。鬼脸人头频急购,免他绕膝要椒浆。”可见儿童急于游戏和大人的宽容心情红枫艺术陵园

响簧以竹筒制成,中插竹棍为轴。玩时以绳子缠绕其上一抽动,响簧于地上旋转,嗡嗡作响,其得名也由此。还有一种晌簧则是用两根竹棍系一绳子,将响簧放于绳上,扯动其旋转作响。过年时节小儿相聚以批响簧为乐。响声一片春季时扯响簧也多,谚云:“杨柳黄,扯响簧。”四川小儿还流行抽中指的游戏,两人即可相玩。一人将一只手的五指交错并拢,用另一只手包住,只留五个指尖,让另一人猜中指。一首儿歌这样唱道:“抽中指,黎黎皮,到打你,一万皮。”

女孩子的游戏,尤以踢鸡毛毽子、跳绳、跳皮筋、抓子等为多。毽子由公鸡尾毛一宋套入羽毛管内,底部以一铜钱为座,玩时可一人或数人,正踢反踢,花样较多,通常以能连续踢毽子的次数多为胜,女孩子之间常比赛为戏。跳绳的花样更多,有长绳和短绳两种:长绳由数人一起玩,两人摇绳,其余的人顺次跳绳;短绳由一至两三人跳,以单人跳绳变化最多,有前后甩、前后交叉等。抓子为女孩子手巧的表现,以杏子或石子作子,子数为5个或7个,玩时将子弄散于桌面或地面,拾其中一子上抛散迅速抓起其它一子或数子再接住所抛起的一子,其手法之快令人叫奇。

男孩游戏则多为较力,也有賭博痕迹。较力的有斗鸡、蛇抱蛋、骑竹马、耍龙灯狮子等,而掷升官图、打子、扇烟盒糖纸等则为赌博性的游戏。扇烟盒在文革中最为盛行,玩这一游戏的男孩长大后将这一游戏的名词也用于其他事情,如称姑娘为“盒盒儿”,耍女朋友为“扇盒盒儿”等。还有一些游戏为小儿共同喜欢,如荡秋干、跳房、老鹰抓小鸡、藏猫儿等。跳房各地称呼不同,如“填房”,“丢天”等,一股都是在地上划一个长方形的格子,内分数格,用脚踢瓦片等物逐格跳动,各地形式及玩法也不相同。

藏猫儿也是各地流行的,以一人为猫,其余的人找地方躲藏起来,由“猫”逐一寻找“耗子”,被找到者改扮作“猫”。川南玩此游戏时扮猫者还要唱一支儿歌:“峂终咚,三点炮,看你猫猫找耗耗。找得倒,吃瘦的;找不倒,吃肥的,猫儿已经来了,耗儿已经藏了……藏好没有?”若无人答应,“猫”便开始找了。但藏猫儿各地玩法也不同。

成都一带称着“逮猫儿儿童游戏对人的影响很大,既能使小儿益智又能锻炼其身体,乐趣颇多,从上古以下,至近代的儿童游戏,民间流传不绝。随着社会的发展,游戏也日益增加了新的内容,如电子游戏等,但旧时的儿童游戏,在成年人的头脑中大都还有一些记忆,谁又能真正忘得了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