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费用约七十五万元:袁世凯丧事停灵中南海

  • 风水民俗
  • 2020-02-20
  • 人已阅读
简介道士是从白云观请来的,道士作佛事很好看,主要是他们一天早、中、晚三次更换道袍。来的时候都身穿绣团花缎子道袍,三次更衣分别为黄、红、绿三色,道袍不仅颜色不同,上面的绣花图案也不同,除中间两位法师外,其余十二名道士每两人一种图案,共分六种,十分鲜艳悦目。除一七、二七、三七外,只每天一棚经,作七的日子则五棚全到,十分热闹。6月26日这天是总统祭奠唪经日,此次参加人员除初祭人员外,尚有驻华外交使团和清室代表,礼节一如初祭,只是大总统进殿就座后,有侍者引丧主先于灵筵前祭奠,然后由大喇嘛带领喇嘛们入殿念经,念经毕,大

1916年民国总统袁世凯违背民意民心,于这年元旦悍然称帝。他的帝制立即遭到来自全国各方面的强烈反对,并迫其取消帝制。1916年6月6日凌晨六时,经著名中医刘竺笙、萧龙友和西医法人贝希叶诊治无效,袁世凯尿毒攻心加上严重的神经衰弱,不治而死时年58岁。

袁世凯的死,可以说是大快人心,痛恨帝制的全国人民自然是松了口气,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谁来作民国总统。副总统黎元洪此时应该代理总统,而且袁世凯在临死之前也有此遗言。所以在袁世凯死去的当天,民国政府即由黎元洪主持。

尽管袁世凯倒行逆施,但是他死的时候仍然是民国总统,他的丧葬也应该按总统的规格办理——就是国葬。对于经过几千年的封建国家来说,国葬是一个新鲜事物,国葬的礼节应该怎么办?1913年葬清朝皇室的隆裕太后似乎是一个值得借鉴的先例,隆裕的丧事可以说是满清宫廷丧礼在民国社会的重现,在大量的宫廷丧礼中还有新兴的民国丧礼的结合,哄闹三天的国民追悼大会就是这新鲜事物之一。袁世凯丧事比起隆裕来规格要高,尽管当时报载袁总统临终遗言要节简办丧事。

6月10日,代总统黎元洪发布策令,特派曹汝霖、王揖唐周自齐三人专门负责办理袁世凯丧事,并在怀仁堂旁边成立“恭办丧礼处”,“恭办丧礼处”实际大总管是袁乃宽,具体工作由郭葆昌、童杰负责。

承办袁世凯的丧事实在是一笔大买卖,当时北京的任何一家专业从事丧葬服务的店铺都不可能接下来。所以这次丧事由数家店铺联合承办。丧仪执事这个重头戏由当时北京最有名的永利杠房承办,永利杠房位于灯市口路西,有铺面房九间,有固定工人十余人,其设备较全,清末时,永利杠房承办过帝、后的丧事,店里常备龙风花纹的绣花绸缎,可根据要求缝制王公贵族所需官罩、幡伞等。不仅如此,该杠房还有几个口子上的“零人头”经常在柜上吃饭,他们随时都可以联络上千人,可以说是一呼百应。永利杠房的老板姓王,所以该杠房又号称“杠王”,口气实在不小,实力也非常雄厚。参与承办这次丧事的还有北京前门外东珠市口贵寿彩子行扎彩和西城六部口的“棚铺陈”(掌柜姓陈)搭棚。贵寿彩子行和棚铺陈规模都不大,所以他们出面联络了几家同业合作承办丧事。

袁世凯于6月6日凌晨6点去世,6月8日入殓,至6月28日出殡回他的老家河南彰德,其间在中南海怀仁堂亭灵二十一日(即三七出殡)。6月28日出殡,6月到达彰德,直到8月23日由彰德出殡下葬,历时两个多月。

入殓

袁世凯于6月6日去世,去世后并没有立即入殓,只是简单地停放在灵床上,因为袁家内部纷争激烈,袁世凯的七个姨太太见老爷子一死,立即为自己打算起来,抢东西的抢东西,服毒的服毒,大儿子袁克定更是六神无主,呆若木鸡。一时间外面又谣传袁世凯是服毒自杀的,袁家又听说段祺瑞要带兵围困总统府斩尽杀绝,袁家内部更显混乱。到第二天,因为天气炎热,袁的尸体开始往外散发臭气,肚子也膨胀起来,嘴角流血。直到他的两个兄弟分别从彰德和项城赶来,并将刚刚在彰德加工好的“十二辰”的阴沉木运到,方于6月7日晚十二点举行入殓仪式,其时,除袁氏亲友外,有国务卿段祺瑞及诸阁员在场。可是因袁世凯本身身体肥胖,加上死后尸体膨胀,从彰德运来的阴沉木棺材竟装不下,于是不得不换了一副普通的阴沉木棺材。袁氏入殓装裹是他到天坛祭天时的礼服,头上是天平冠,足穿朱红色鞋。人殓完毕后,即将灵柩抬到怀仁堂正厅停放,并布置灵堂,袁世凯的各位姨太太及子女均半跪半坐哭守在灵堂两侧的草垫子上,并轮流值夜守灵。

停灵中南海

新华门外搭了三座素彩牌坊,怀仁堂门前搭了一座鲜花扎成的牌坊。由景福门到停灵处,沿途插满各种旗旌如龙旗、风旗、八卦旗灵堂内外挂满挽联;黎元洪挽联:袁大总统千古。华夏日重光,回思缔造艰难,亿兆生灵应感泣;勋名天不朽,太息受终危急,万几擘画失师资。杨度挽联:共和误民国,民国抑误共和,百世而后再平此狱;君宪负明公,明公实负君宪,九泉之下三复斯言。如此等等,铺天盖地,俱是军界、政界要员手笔。

怀仁堂内外,摆着大批的纸活冥器,有高大的牌楼、享殿、轮船、汽车、马车、纸人纸马及各种日用器皿,一应全俱。还向丰台花厂定做了松鹤、松鹿、松亭、松人、松匾等等,全用树枝扎成,非常好看。袁世凯的铭旌长约二三丈,用的是整幅红缎缝制,上面镶金字,写着“大总统”的官衔。比普通铭旌要高大出许多。怀仁堂门前摆着“太平杠”,为的是预备火灾发生时,便于移动灵柩。32名杠夫分日夜两班看守,永利杠房还将当年的“堂罩”(只有皇帝才能用的官罩)也送了去。

祭奠

6月8日上午9时,黎元洪亲赴中南海怀仁堂上祭,恭行三鞠躬礼,报载黎公“感极落泪”。下午2点以后,在京官员赴灵堂祭奠的络绎不绝,对于上祭人员资格及所著服装都还没有统一的规定,所以灵堂前显得比较杂乱。

既然是国葬,就要由国家机关出面组织。因此袁世凯的丧葬礼仪便显得非常正式而且隆重。且看6月10日〈大公报》题为袁大总统丧仪录》的报道:

“袁大总统”薨后,所有丧礼及各文武官吏对于志哀祭礼一切事宜经礼制馆参照中西典礼,恭谨议定并知照国务院通告全体遵照,兹将其丧礼议定条目谨志于下

(一)各官署、军营、军舰、海关下半旗二十七日,自6月6日起。出殡日下半旗一日;灵棒驻在所亦下半旗至出殡日止。

(二)文武官吏停止宴会二十七日。

(三)民间辍乐七日,出殡及国民追悼日各辍乐一日。

(四)文官左臂缠黑纱二十七日。

(五)武官及兵士于左臂及刀柄上缠黑纱二十七日。

(六)官署公文封面纸面用黑边,宽约五分,二十七日。

(七)官署公文书盖用黑色印花二十七日。

(八)官报封面用黑边,宽约五分,二十七日。

(九)自殓奠之后一日起至释服日止,在京文武各机关除公祭外,按日轮班前往行礼,班次另单定之,各附属机关即随同主管机关前往。京外大员有来京者即以到日随本日轮祭机关前往行礼。驻京军队按日分班在新华门举枪行敬礼。

(十)各省及特别行政区域与驻外使馆自接电之日起,择公共处所由长官率同僚属设案望祭凡七日。

(十一)出殡之日鸣炮一百零一响,官署民间均辍乐一日,京师学校均于是日辍课。

(十二)新华公府门前置黑边素纸签名簿二本,一备外交团签名,一备中外官绅签名用。

(十三)军队分班至新华门举枪致敬,此节由陆军部办理关于这个公告,还有两则花絮。先农坛内的乐舞讲习所以乐舞为职业,如按民间辍乐七日的规定,七日后这里依然要“歌舞升平”,与袁大总统丧事太不相衬,于是内务部不得不专门知会该所,停课二十七日。另一件事是公文所用颜色的规定,当时清遗皇室的公文不但没有在四边印以黑边,而且骇然盖着朱红大印,为此内务部知照清室,将印改用紫色,清皇室答复说,当年隆裕太后丧事并未有此规定,竟不予理睬。

为整顿灵堂前秩序,“恭办丧礼处”通告各机关团体,除早祭、公祭外,内外官员特别上祭时间定在上午十点至十一点、下午四点至六点。6月13日国务院通告大丧典礼祭奠事项:

(一)每日谒奠礼节均著大礼服(不佩勋章),左臂缠黑纱,脱帽三鞠躬。

(二)祭品用蔬果酒馔,按日于上午10时前陈列。

(三)在京文武各机关及附属各机关每日各派四员由各该长官率领于上午9时30分齐集公府景福门外,10时敬诣灵筅前分班行礼。

(四)单内未列各机关有愿加入者可随时赴府知照,亦于每日分班行礼。

(五)外省来京大员暨京外员绅谒奠者可随时赴府签名,于每日各机关行礼时另班行礼。

(六)外宾及蒙、藏、回王公等谒奠者,即由外交部蒙藏院派员,不拘时日,先期赴府知照,届时仍由外交部蒙燕院派员接待,导往灵筵前行礼。

(七)清室吊祭时,应由特派接待员接待。

(八)除各机关每日谒奠外,其各机关中如另有公祭者,先期一日赴府知照另班上祭。

祭奠

6月18日为初祭日,代总统黎元洪于是日辰时率领文武百官到怀仁堂举行典礼,代总统亲自祭奠,自然非常郑重,其文之繁,节之缛,是普通丧葬不能比拟的,略述于下:恭办丧礼处先就写好祭文,在宝光门外放好了燎床。6月18日天一亮,即将馔筵设于灵筵之前,馔筵前置奠几,设奠池,灵堂内东面摆帛篚尊案,西面摆祭文案。这时国务卿以下各文武官员早已穿戴齐整齐集景福门外,文官一色的燕尾服,武官大礼服,警官警礼服,有勋章者可佩勋章,戴大绶,各人均左臂缠黑纱,军警佩刀之刀柄也系黑纱。内尉官则在怀仁堂左右班立,左立于尊案东面,右立于祭文案西面。

祭奠开始,引礼官先引国务卿进景福门,到行礼的位置站好,再引文武百官进景福门分文东武西两列站好,每列特简任在前,荐委任在后。然后是各执事官就位。只剩赞礼官两人在景福门外恭候大总统。八点,黎大总统在侍卫武官的拥簇下来到景福门,由军乐队奏乐、赞礼官导引,从莱熏门中门走到行礼位就座,全体官员起立,向大总统敬礼。前赞引官礼赞:“就位”,大总统就位,通赞官赞:“皆就位”,文武百官就位,面向北而立。通赞官再赞:“鞠躬…再鞠躬…三鞠躬…”,大总统以下都三鞠躬。鞠躬完毕,赞引官赞:“进帛”,司帛官用双手奉上帛给大总统,大总统双手接帛,高高举起,交给司帛官陈列在帛案上。

赞礼官赞:“读祭文”,展祭文官两人便走到祭文案东北向,展开祭文,读祭文官即高声颂读,读毕,展读官将祭文卷起来,放到帛篚里。通赞官赞:“鞠躬”,总统以下官员鞠躬。赞礼官赞:“祭酒”,司爵官向大总统进爵,大总统接过酒爵奉上,再由司爵官将酒爵敬献到奠几上,如此三爵,情形如普通丧事中的奠酒。奠酒完后,通赞官再赞三鞠躬礼,接着赞:“送燎”,捧祭文官和司帛官即将祭文和帛送燎,从中路出。此时,赞引官引大总统退往东旁,西向而立,文武百官皆退往西面,西向而立。送燎后,各复其位。最后赞引官、通赞官引大总统和文武百官顺次退出。礼毕6月23日为大祭日,黎元洪委派国务卿段祺瑞前往祭奠,6月27日为祖祭日,总统特派内务总长王揖唐前往祭奠,典礼情形如初祭。

三、国民哀悼会

6月17日,京师总商会发布公启,号召国民于6月21、22、23日3天在北京先农坛开国民追悼大会。所需经费数万元,表面上由总商会负责,实则由市政公所、内务部及各官衙拨给。大会会场设在先农坛,会场布置十分宏大。计有:

(1)天桥及先农坛头道坛门搭有素绸牌楼各一座,均用黑、白、蓝三色绸扎成。

(2)先农坛二道坛门搭一席棚,为签名处,所有车马都在这里停放。

(3)太岁殿前殿作为追悼会会场,殿檐前扎有素色牌楼一座,牌楼顶额书“崇德报功”四字,龛中供袁世凯遗像,遗像前设几,几上陈列花圈、鲜果,几的东角落为僧众唪经处,西角落为道士唪经处,大殿内外悬挂各界挽联。

(4)殿外搭一排席棚,作为各界集合和休息的地方。殿外还设有哀乐队一队,以备上祭时奏乐之用。

6月21日为追悼会第一天,这天天气格外晴朗,上午七时,有国务总理段祺瑞特派代表和各部院机关人员、军警约三千人,还有在京各学校和首善工厂的工徒约千人及商界人员参与祭奠,祭奠人员从东面入殿,奏乐一通后,有司礼赞三鞠躬,各人皆鞠躬,再从西殿门出去。可是追悼会现场“国民”寥若星辰。下午点钟后,一些市民面带喜色、高高兴兴来到先农坛,因为今天天气和好,出来游玩,“殊足畅人胸襟也”。后来追悼会场突然来了一大批“国民”,追悼故前大总统,足有数千人,可是这帮人却骂骂咧咧、不以为然。原来他们是一批军警改扮强迫前来的。22日、23日两天,祭奠人数更少,大殿里只听到僧众唪经喃喃,袁总统遗像凄然地摆在龛上,真是不得民心。

四、念经

般人家请和尚、道士念经,在念经所用人数上有一定之规,每棚经多用单数如九、十一、十三位等,最多也只十三位。袁家请和尚念经也用单数,却用了十五位。这班和尚是从北京有名的广济寺、拈花寺和戒台寺三处请来的,各十五名,共四十五名。喇嘛经是从雍和宫请来的,这15名喇嘛身穿黄绣龙纹大袍,头戴大绒边礼帽,携有大鼓、大锣、刚洞等,严然是喇嘛“打鬼”的格局。

道士是从白云观请来的,道士作佛事很好看,主要是他们一天早、中、晚三次更换道袍。来的时候都身穿绣团花缎子道袍,三次更衣分别为黄、红、绿三色,道袍不仅颜色不同,上面的绣花图案也不同,除中间两位法师外,其余十二名道士每两人一种图案,共分六种,十分鲜艳悦目。除一七、二七、三七外,只每天一棚经,作七的日子则五棚全到,十分热闹。6月26日这天是总统祭奠唪经日,此次参加人员除初祭人员外,尚有驻华外交使团和清室代表,礼节一如初祭,只是大总统进殿就座后,有侍者引丧主先于灵筵前祭奠,然后由大喇嘛带领喇嘛们入殿念经,念经毕,大总统及各官员祭奠开始。

出殡前之准备

袁世凯灵柩拟定6月28日正式出殡运回老家河南彰德,为此次出殡,恭办丧礼处着实忙了一阵子。其中涉及的工作非常繁杂,从出殡路线、沿途警卫、路祭安排到参加人员、出殡执事列车布置等等,都需一一部署。

出殡路线:6月26日,恭办丧礼处发出通告,袁世凯出殡时间在6月28日午前6时正式出殡,路线为:从新华门出,沿西长安街,到金水桥,再由金水桥折向南,出中华门、正阳门,到达京汉路车站,并在车站设棚祭奠,下午2时正式开车。新华门外东栅栏门口窄小,不利灵柩通行,恭办丧礼处即令内务部工程队将其暂时撤除。灵柩经过之处,铺设黄土,并泼上清水,可使黄泉路上不起灰尘。

二、沿途警卫:由警察总监吴炳湘负责,提署、警察厅已命令两翼游缉队、警察队及内城巡警分班看守内城袁柩经过地带,外城经过地带由南、左两营游缉队、警察队及外城巡警分班看守。西便门外至马官营交界地由右、中、北三营游缉队和外火器营练军分班看守,由马官营至良涿等县令京兆警备队分班照料。

三、参加人员:恭办丧礼处送殡人员如下25日发出通告具体布置

甲:赴彰德人员

(1)大总统特派承祭官一员(黎元洪指派蒋作宾前往)

(2)文武各机关长官及上级军官佐(需先照知丧礼处核准)

(3)文武各机关派员(丧礼处另行通知)

(4)其它送殡人员(须向丧礼处申报)

乙:送至中华门内人员

(1)外交团。

(2)清皇室代表。

丙:送至车站人员

(1)国务卿、国务员及其他文武各机关长官。

(2)文武各机关各派简任以下人员四员。

丁:在中华门内恭送人员:文武各机关人员及绅商学各界(不限人数,在中华门内指定地点恭送,此处已搭建帐幕二十个)。

要求参加人员的服饰:执绋官员都穿着制服,没有制服的可穿燕尾服,带黑领结、黑手套,有勋章绶带者可以佩戴,各人左臂及刀剑柄缠黑纱。其余各文武官员、绅商可以穿甲种大礼服及军常服或乙种礼服,学生必须得穿制服、右臂缠黑纱。

四、车站布置及列车准备:西车站外,已由“棚铺陈”及“贵寿彩子行”搭好了蓝白素彩五门牌坊一座,三层路祭棚一座,棚内设有大鼓、锣架、梆点、金执事等二十四件,各种颜色的幡、扇、牌十二件,设有祭奠桌,上面摆着五供和一席祭菜,准备焚香点烛。车站往南一带都围上了席墙,防止看热闹的进入。因为西客站站门窄小,下令让工匠将站门及玻璃窗撤除,并将客站北边小墙撤除,使铁路轨道与站台相连,以便运灵上车。车站各客厅也都改作了休息室。

运灵的列车是1913年隆裕太后出殡时所用的,经京汉铁路局改制,里外油漆红地彩画、流云嘉禾,中饰国徽,外面罩红络,车厢内涂白色。还准备有花车一辆,作为灵堂,是袁氏家属守灵的地方,内设供桌,摆有五供及祭席。车内饰以蓝色素彩子,并装有电灯,车前扎松柏及彩绸

333

列车分为三列,第一列装袁世凯灵柩、祭奠用品以及送殡官员和家属,还配备了消防队和消防器材预防火灾。

五、演杠、晾杠:6月25日下午12点到2点,沿着送殡路线演杠。6月27日,永利杠房将80人大杠(即皇杠)摆在新华门前晾杠。

出殡

小请

6月28日起杠之前,袁世凯的大太太、姨太太、儿女及丫环和各地亲戚先在灵前行三跪九叩礼,大总统代表及各文武官员、清室代表行大儿子袁克定身穿麻衣,头戴麻冠,在司礼的喊声中将一瓦盆摔得粉碎。

只听杠夫头目唱道:“请驾、请驾”,又唱:“太太们上轿啦!”响尺清脆的敲击声和乐队的哀乐声同时响起来,只见罩着带金顶黄缎生龙纹官罩的袁世凯灵柩由三十二名身穿缂丝銮驾衣、黄套裤、青布靴、头戴鸡翎帽的杠夫抬了起来。杠夫的前头是两名身穿孝衣的响尺,灵柩的四角各有一名手持丈许木杆(上有小旗)的拨旗;官罩的金顶上向四角伸出四根黄丝绳,系在杠的四角上(拉幌),以免金顶晃动。另有四人各背一条高约两三尺、上漆并有雕刻的凳子,预备中途停留的时候将灵柩垫起来。灵柩的后面,还有两名响尺。

袁克定左手拿着引魂幡,在两名侍从的扶持下走在灵柩的前面,袁克定以下各男孝属都是左手持哭丧棒一根,各有两名侍从扶持,走在灵柩后面。袁世凯的大太太身穿麻衣、麻布包头、带五个白棉球,其余姨太太头上带三个白棉球,媳妇、女儿则两个白棉球、一个红棉球,女佣人、丫环均穿白孝衣,在小杠请起之后,大太太抱起“宝瓶”,登上轿子,其余女眷也登轿,随灵柩出发。

32名小杠在前面乐队的带领下,紧随着铭旌、各色冥器和旗、伞、幡等,出了莱熏门,经宝光门,沿着中南海西岸,经过仁曜门、丰泽园前,再沿南海岸,出新华门,黎大总统早就在新华门外等候,看到灵柩出来,向灵柩一鞠躬,随即退下。背着凳子的四名杠夫即将凳子放好,灵柩平稳地放在凳子上,换上80人的皇杠,出殡队伍开始出发行列。

袁世凯出殡可以说是盛况空前,令北京人大饱眼福。三年前隆裕太后奉移山陵,也没有如此庞大的铺排。出殡的前导队伍已到达西客站,后面的大杠却还在新华门,队列延绵数里,沿途人山人海,军警林立,市民争睹,万人空巷。据报载,当年隆裕太后出殡时,前门外看热闹的人数太多,以致将桥栏挤塌,竟发生有人坠河而死的惨剧。为防止重蹈覆辙,这天6点多钟,当局派了巡警多人在正阳门桥上防止人民登桥观望。且看袁世凯出殡行列五色向导旗十面。由十二名骑马警察率领身穿礼服、骑马的保安队十人先开道,仿外国仪仗队的枪式旗杆插在马鞍镫上。

二、陆军仪仗队一团。穿一灰色军服,挎水壶食袋,枪支夹于右肘下,枪口向下,以示哀悼。团长带队并附团旗。

三、海军军乐队。大小乐器均缠以黑纱,沿途奏哀乐。

四、海军陆战队一排。

五、道乐一部约六十人。为内务部教练的乐舞生,手鼓班,笙笛一班,每班各有两名领班,执檀板击节先行,由教习四人著大礼服领队,诸生均蓝色绸绣白花青缘制服,皂靴方顶冠。六、撒纸钱。袁家雇了京城最有名的“一撮毛”。他的身后有三四个伙计帮他从轿车里拿纸钱。装纸钱的轿车就有好几辆。袁家所用纸钱为金黄色,经“一撮毛”凭空一撒,金黄色的纸钱从空中纷纷分散开,闪着金光,沸沸扬扬地飘下地来,情形十分壮观。从新华门开始,一直撒到西客站。

七、催押锣五队二十人。一队四人,两人扛锣,两人打锣,均穿绿色銮驾衣。这二十人并非集中行走,而是插在行列各段,以锣声指挥队伍行止。

八、铭旌一座32人。白蓝彩绸饰铭旌一座,由三十二名杠夫用朱红杠抬行,两边有不骑马的骑卫士随行,后有四名卫土管带官著戎服随行。

九、香幡二十四把。以白缎为底,绘各种花纹,分春夏秋冬四种花样,每样六把,花纹都由特制的线香镶在上面。

十、金执事四十八名。分金立瓜、金天镫、金钺斧、金拳三尖刀、斩马刀、青龙刀、象鼻刀、金轮枪、金镂枪、金伞枪等四十八种木制金漆仪仗,执事人均身穿绿色銮驾衣。

十一、花圈五十对。为各方所送,由五十名穿孝衣执事持行

十二、大车一乘。内放袁氏生前所用各色器皿,均为皇帝所用之物。其车金莲顶、四流云瓦脊,四座蹲狮,绛红色,四面玻璃。有承宣官员两名,著礼服坐车前;送引军官两名,乘马前行,骑卫士四十名,骑马分左右护送;另有司御校尉四名,骑马两人,引车两人,均著黄纽袢之红缎制服。

十三、十二章方旗十二队。分绘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黻黼十二色。

十四、方伞两柄。红缎,分绘虎、狮,由礼服外尉官领行。十五、圆盖两柄。红缎,绘金嘉禾,随礼服外尉官行。十六、十二章团扇十二队。花纹及颜色与十二章方旗同,由四名外尉官护从。

十七、幡伞六十柄。分黄、红、绿、白、紫五色,每色各十二把,由穿绿色銮驾衣执事抬行。

十八、和尚、道士、喇嘛各十五名。持引幡、经幡和各种法器

十九、“清音”乐队。十三人,有双管、双笙、双笛和九音锣等

二十、公府“清音”乐队约六十余人。穿青呢制服,乐器缠黑纱,随行奏乐。

十一、白素彩八抬彩亭一座。杠夫均穿绿色銮驾衣,头戴红缨金边帽

二十二、四抬祭牲台一座。杠夫穿绿色銮驾衣,戴宽边黄帽

二十三、松活四十八件。即松亭、松鹤、松匾、松人等四十八件,执事抬送。

十四、八抬进香亭一座。杠夫穿绿色銮驾衣,戴宽边黑帽

二十五、“金山”、“银山”十二队。纸糊冥器,穿绿色銮驾衣执事抬送。

二十六、虎头金牌十二队。朱红漆,每个牌头上绘金色虎头。执事抬送

十七、金牌、红牌十二队。上写“肃静”两字,执事抬送。

二十八、黄鹰、细狗、骆驼、蒙古包十二对。禽兽身挂红绸彩球,由身穿缂丝銮驾衣、黄套裤、青布靴的执事牵引,黄鹰则架在执事臂上。

二十九、绿色魂轿一乘。八抬,供袁世凯牌位。轿用绿呢作面,镶黄边,青穗垂边,绘金色嘉禾,杠夫著蓝色红章服。两边走着提炉、提灯各四对。随步卫士二十四名。三十、雪柳四十八名。由身穿孝衣的十余岁少年持行。三十一、总统府“华乐队”。七十余名,奏民族乐曲,穿青呢制服,系孝带子。

三十二、大影亭一座。八抬,亭为蓝白色,扎彩绸。内立袁世凯遗像,杠夫穿孝衣抬行。

三十三、座伞两柄。伞为大黄色绣缎,垂黄丝绒穗子。一人手持,两人拉晃。

三十四、坐骑四匹。为袁世凯生前坐骑,分饰中、西式鞍銮各两式,由护卫司令处派司御卫士牵引。

三十五、“洪宪”皇帝宝座。八抬,为袁世凯称帝时所预备。四角盘龙,金漆加绘五彩花纹,椅脚雕金漆小狮子。三十六、虎皮椅一座。八抬,随影伞一顶。三十七、冠服亭两座。分置大元帅及陆海军大礼服并缨冠各一袭,后随内尉官四人。

三十八、宝星勋章亭两座。亭内设袁世凯生前各种宝星勋章,随内尉官四人

三十九、“小拿”四十八名。各人背挎方盘,二十四盘内盛袁世凯生前喜好的古玩玉器各一件;另二十四盘盛仿前二十四盘古玩玉器的纸糊冥器。四十八名少年身穿短绒翻羊盖皮袄,口内发出哭声,嗡嗡而行。

四十、挽联数十对,由执事手持送行。

四十一、执绋人员四百余人。包括国务卿以下文武官员三百余人,清室代表和驻华外交使团百余人。文官黑色马褂蓝色长袍,武官军服,均胸挂白花,臂缠黑纱,步行执绋。两旁有马步卫士执矛而行。清室代表及外交使团止送到中华门,即与外交大臣曹汝霖辞别,袁克定也答礼。

四十二、袁生前侍卫武官侍从翊卫使、文武承宣官等。孝服,执绋而行。

四十三、白布孝幛三架及丧主以下男家属百余人。孝幛宽达数丈,簇拥百余孝属徒步而行。丧主袁克定由两名侍从扶持,另有一人为他打扇。

四十四、八十人大杠。杠成“”图样,杠夫两班,除抬杠八十人外,有响尺四人、拨旗四人、拉晃四人、头目两人,实为九十四人,两班一百八十八人。两班分红绿两色。杠夫身穿缂丝銮驾衣、黄套裤、青布靴,戴鸡翎帽。拨旗在前,响尺前后两名分左右行走,指挥步伐,拉晃在四角行走,头目殿后。四十五、卫士八十人。随灵柩而行。

四十六、“后拥”四十八人。持后护刀、后护枪、后护扇、后护星、后护拳、后护铲、后护锤等四十八件。

四十七、女孝属轿约一百余乘。白布轿坐大太太、女儿、媳妇等。轿无顶,四人抬,大太太轿后有两人抬小轿四乘,坐大太太丫环及老妈子;蓝白相间布轿坐姨太太等,每轿后有两人抬小轿两乘,也坐丫环、老妈子;蓝黑相间布轿坐远亲及袁世凯生前部下女眷。另有马车若干,坐政府高级官员女眷。西客站路祭。

上午10时,灵柩抵达西客站,抬入路祭棚,放置在金漆木凳上,由国务卿段祺瑞主祭,奠酒行三鞠躬礼,文武官员排队陪祭。祭毕,用二十四人软杠将灵柩抬上月台,上灵车。12点15分,灵柩车及袁氏眷属车开动,其时西便门鸣放礼炮一百零响;下午1点,仪仗人员及丧礼人员和杠夫等车开出;3点,送殡至彰德人员列车开出。从前门车站到西便门外沿铁路有禁卫军及模范团马队举枪敬送。

洹上村治丧

彰德迎灵

灵车经过的城市,如保定、邯郸等地,都有地方文武官吏搭藍白素彩路祭棚路祭。第二列车最早到达彰德,在站内搭起了座蓝白素彩五门牌坊,一座路祭棚(设有锣、鼓、梆、点及金执事、幡扇、伞、牌、祭席、五供等)。路祭棚外搭两座酒席棚,有官座十六个,以备招待第三列车送殡人员和前来迎灵的地方官员。灵车到达后,将灵柩抬下来,送入路祭棚,由彰德官吏祭奠,然后上八十人大杠,一切执事都是从北京随车过来的,一如在京出殡情形。只是两三丈高的红缎铭旌是在彰德扎的。送殡队伍一直将灵柩送到彰德城东郊约三、四里地的上洹村。上洹村袁宅布置及吊祭。

上洹村的袁宅有二百余亩,四周有二三丈高的围墙,围墙四角有守望角楼各一座,中间为一高大的门楼。围墙内建有五重高大的瓦房,每重正房五间,左右有厢房和走廊。灵柩即停在第五重的中间厅里。随车从北京来的棚匠和扎彩匠在这个院子里搭起一座“一殿一卷”有五丈多高带走廊的两层大灵棚,这灵棚四面出檐,上作兽脊,以苇席扎成,上下两层装窗户。棚内四周用蓝白绸和布制作各种彩子,花样繁多。灵棚材料全用杉杆和芦苇,气度不凡,足以显示北京棚行、彩行的高超手艺。灵棚上层摆着从北京运来的各种冥器,下层悬挂着僧道诵经所需的红绿黄白四色大幡十二件。

灵前搭有月台一座,用蓝白绸扎成素彩,底为犀牛座,四根抱龙座,上有天花板。月台上有系白围布的灵几,供着三尺多高的白底蓝花瓷器五供,还有一桌祭席和爵杯等。灵几正面供袁世凯大遗像。像前点着香烛,从6月29日到达到8月23日安葬,这香烛昼夜不灭。月台下预备白毡毯,为孝属们跪用,如祭客用则要加一块红毡毯。灵前还有十六个官座,桌围、椅靠均为绣花白缎,备宾客休息。以上是第四个院子的情形。第三个院子是经棚,比灵棚略低,带兽脊,四面出檐。两层,上层是和尚、道土喇嘛念经的地方,四围着红、蓝、白三色绸布扎彩;下层为客座,用白绸蓝花桌围椅靠。念经每天一棚逢七则三棚齐上。吊客祭奠,发给白花一朵,垂着一布条,写着“来宾”两字,茶房和工人戴蓝花,联着布条,并凭此出入袁宅和吃饭。

另外两院则搭平顶酒席棚。棚内四面扎红绸彩子。袁家酒席分三等,上等为四水果、四冷盘、四热炒、四大菜,招待吊客;中等为四冷荤、四热炒、三大荤,为总管、账房等吃;下等是四热炒、二大菜,是茶房工人吃。每餐总共要开一百多席,可谓豪富。所有彩子每七天换一次,更换彩子的花纹。

开吊这天,各种绸缎素幛、挽联、花圈挂满各处,开三棚经,祭吊宾客无数,每顿要开到二百余桌。下午五点送库,家属和来宾约千余人将大量的纸活冥器送出大门外焚化。晚上三棚经搭三个台子施放焰口,各类乐器响成一片,热闹非常,直闹到天明。

点主

8月22日,袁宅举行点主仪式。在点主之前,先得写主,写主通常是在点主的前一天举行。为袁世凯写主是在8月21日。袁世凯的木主是约两、三尺高的金丝楠木做成,上面雕着龙凤,带犀牛座。写主官是一位前清遗老,身份不低。

只见他身穿蓝袍黑褂,站在写主桌旁,袁克定则在桌下方先向老先生行三跪九叩礼,然后跪在垫子上等老先生写主。写主官先写木主内函,即袁世凯的生卒年月时辰八字及其子孙名字,再写外函,即袁世凯的官衔和名字,外函上的“主”字写成一个“王”字。写好后,由袁克定将木主捧到灵前,用一方青绸、一方红绸盖好,回来再向写主官跪谢,这个写主仪式据说用了三个多小时。

8月22日袁宅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院内各处均换上红色彩子。请来题主(即点主)的是袁世凯的老友徐世昌,此人为光绪十二年的进士,充任过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和武英殿协修,为袁世凯生前的主要谋土,此人后来给不少大人物点过主徐世昌来的时候,按规矩,袁家要到半路上去接。这接题主官也要不少仪仗,袁家派出开道锣一对,金执事十二件,幡扇、“肃静”、“回避”牌和官衔红牌十二队,官衔红牌上写有徐世昌所任清朝的各种官衔,清音一对十六名(有双管、双笙、双笛等),八抬虎皮椅一座,大红段绣花座伞一柄,轿夫及执事均穿红驾衣、戴红缨帽,迎接队伍中有“大赞”和袁家的亲友。但徐世昌并不坐袁家的轿子来,而是坐马车,随着仪仗队来。他一到袁家门口,“大赞”开始赞礼,袁克定换上蓝袍黑褂,在门口行三跪九叩礼迎接,还奏乐鸣炮。

吉时一到题主官和两名襄题官还有大赞都穿上蓝纱袍黑纱褂,头戴前清的大红缨凉帽,题主官徐世昌拖着翎毛。大赞开始按规定程序司仪。题主官和两名襄题官走到灵前预先摆好的方桌旁站好,襄题官分立左右两侧。桌子带红绸桌围,上面焚香点烛,袁世凯的木主仍用红、青两色绸盖着摆在桌上,桌上还有两方砚台和装着一只白公鸡的鸡笼。大赞司礼之后,袁克定即隔桌向三人行三跪九叩礼,然后跪在垫子上。一通鼓乐之后,左右襄题官开始磨墨,一个磨黑墨,一个磨红墨(银朱)。

磨好后,襄题官将木主打开,磨朱墨的襄题官用一枝新笔(叫“文章一品”)蘸朱墨交给题主官,题主官面向东方,吸一口气(“生气”),再口嘘在朱笔上,先在神主的“王”字上加一点,点完即将笔往背后一抛,自然有亲戚在背后等待多时,据说用这笔写文章考科举如有神助。之后,另一襄题官用另一枝新笔蘸上墨,题主官再向东吸口气,嘘在笔上,复点一次。

点完两次之后,一名茶房伸手把白公鸡捉将出来,用金针刺破鸡冠,由一名襄题官用第三枝新笔蘸上鸡血,交给题主官点第三次。点完之后,司仪司礼,在奏乐声中,袁克定跪在垫子上叩头不已。襄题官再将神主放入函内,茶房用青、红绸和五色丝线在木主上扎一彩子。袁克定再向题主官、襄题官三人致谢。然后由他捧着木主,安放到灵前。安放好后,题主官还要“赞主”,即取出一篇早已准备好的悼念性文章朗读,主要是赞美死者生前的“丰功伟绩”。读完之后将文章放到木主的函内,点主仪式才算结束。

休息一会儿,袁克定换上孝服,徐世昌即以宾客的身份向袁世凯致祭。然后摆上上等燕翅席招待题主官和襄主官。因为点主不但可助死者超度,还能给后代带来好运,不论对死者还是为生者都有好处,所以这招待总应是最好的:四鲜果、四干果、六炒菜、六点心、六饭菜、十二个大菜,均用江西细瓷高碟装好,上面还绘着万寿无疆的花纹。题主官和两名襄题官每人一席,高踞首座,由大赞和有身份的来宾作陪。吃喝完毕之后,袁家还要送给他们现款和衣物作为酬谢。

出殡下葬

8月23日为袁世凯出殡下葬的日子。这一天衰宅换上新的素彩,将从北京运过来的各种执事,雇一批当地人打起来,用80人大杠(杠夫、轿夫、扎彩、僧道等均从北京来),如在北京出殡一般,送到墓地。到达墓地后,改用二十四人杠抬入墓室大殿。等到择定的时辰,才将灵柩安放到正中石座上,袁克定率众孝属向灵柩行礼。行礼完后,走出石室,闭上石门,在坟地上将纸糊的房屋、香幡、香亭、松亭和无数的纸钱等冥器一并烧起来。这才算结束了袁世凯的丧事。

墓地及丧事费用

袁世凯停灵北京的时候,恭办丧礼处就已派两人到河南彰德上洹村为袁世凯选择墓地,6月22日,又令河南督军田烈文总理墓地建筑事宜。直到袁灵柩运回彰德,才选定离袁宅约两里地的太平庄。恭办丧礼处在袁柩运出北京后即已撤消,办理袁墓地的由田烈文领导的“董理墓地工程处”全权处理。工程处计划用混凝土修建一个类似城门洞一般的“穹室”,再修上隧道、石门、石墙等,这需要相当的时日。因当时时局动荡,袁家家属希望早日下葬。于是在勘定的墓地上,先修一个砖圹,于8月23日将灵柩入土。下葬后,工程处仍继续招工建墓,直到1918年6月才全部竣工。

袁世凯的墓地占地140亩,墓地迎面是一高大的绿琉璃瓦顶的石牌楼,过牌楼是左右对称的石相生,有石柱、石马、石虎、石狮、石人等。走过石相生是一个碑亭,碑亭后面是“飨堂院”,飨堂院有大门、围墙,主建筑是七开门的飨堂,名景仁堂,两边修有东西配房。景仁堂里供着袁世凯的神位,陈列了袁世凯生前惯用的家具和各种器皿如书桌、书柜、办公椅、西式床、洗脸台、小便柜等等,还有托盘、醋酱碟等日用家什。

过了飨堂院后,便是袁世凯的墓地,墓地前有一座铁门,袁世凯墓是一个巨大的圆丘,有一个三层高的大墓台,圆丘周围是一层洋灰铁筋的套墙,将圆丘保住,很是气派。坟墓分两层,上层为室顶,用红花岗岩砌成,高有三四丈;下层为石室,有两扇雕龙纹的大石门;中间有大殿三间,两旁各有朝房五间,大殿中间有石桌、石座,石料为汉白玉。大殿石桌上陈设五供及袁世凯生前爱好的各种古玩玉器。两边有“金灯”两座,高有四尺,注满了灯油,下葬时点上。

整个墓地周围有袁家种植的松、柏、梅、槐由当地政府命名为袁公林。袁家推荐一人作袁公林的管理员,另雇有司事、打扫夫、夫头等十几个人,有祭田十顷作为他们的日常费用。后来又成立了袁林董理社,主理各项事务。

袁世凯的丧事费用,报载当时政府拨款五十万元承办。据哀静雪《我的父亲袁世凯》一文说,在北京办事就化了近九万元,移灵、购墓地和安葬化了几十万元,政府拨款到此已用得差不多了。当时估计还需五十万元,所以袁生前旧部如徐世昌、段祺瑞、王士珍等联名公启募捐资金,从大总统、国务卿、各部长官、各省督军及下级军官、政府官员等都有捐赠,大多数是一万元,最少也有二千元,总共收到募捐款二十五万余元。也就是说袁世凯的丧事前后花了约七十五万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