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的生命是一去不复返的生命:从神秘的粉红色说起

是什么使时隔两千多年的圣人和伟人发出了同样的感慨?是生命,是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的生命,是一去不复返的生命。无论是伟人、圣人,还是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当直面人生时,他都回避不了生与死的严峻问题。生之欢乐令他陶醉,令人留恋不管这欢乐是来自奋斗,还是享受;衰老和死亡令他遗憾,令他恐惧——不管他是建下了丰功伟绩,还是碌碌无为。...

总费用约七十五万元:袁世凯丧事停灵中南海

道士是从白云观请来的,道士作佛事很好看,主要是他们一天早、中、晚三次更换道袍。来的时候都身穿绣团花缎子道袍,三次更衣分别为黄、红、绿三色,道袍不仅颜色不同,上面的绣花图案也不同,除中间两位法师外,其余十二名道士每两人一种图案,共分六种,十分鲜艳悦目。除一七、二七、三七外,只每天一棚经,作七的日子则五棚全到,十分热闹。6月26日这天是总统祭奠唪经日,此次参加人员除初祭人员外,尚有驻华外交使团和清室代表,礼节一如初祭,只是大总统进殿就座后,有侍者引丧主先于灵筵前祭奠,然后由大喇嘛带领喇嘛们入殿念经,念经毕,大...

隆裕太后丧事略记:清光绪、隆裕奉安崇陵

袁世凯的民国政府得知隆裕太后去世的消息后,随即委派国务委员荫昌前往皇极殿灵堂前代为祭奠。国务总理赵秉钧等在京民国要员也纷纷前往致祭。袁世凯下令全国下半旗志哀3日(据说是随外国皇太后丧礼样式),文武官员穿孝27天,参议院于2月26日休会一天,并逢七即派人前往致祭。这个规格应该是国葬规格了,这也算得上是民国以来首次国葬。...

成都市公墓一览:福田公墓名人墓、万安公墓名人墓

张西曼(1895-1949)墓,张西曼早年为同盟会员,为国民党元老,一生奔走国事;曾任教北京大学,与李大钊等创社会主义研究会;1949年毅然从香港回到北京,拥护共产党领导;同年病逝于北京,遗嘱将心肝脾胃捐献医院作研究之用。墓碑正面由周恩来题碑,碑阴刻郭沫若题字,有“心肝脾胃永照汗青”句,墓盖有生平事迹,为田汉撰、李济深书。旁有小碑为其夫人魏希昭墓,其碑后有柳亚子赠诗。...

明清两代的李莲英太监墓地:清代太监的墓地要比明代太监好得多

​​​​​​​清末最有名的太监李莲英就弹在恩济庄。李莲英在慈禧死后不久即退出清宫,过着隐居生活他于宣统三年二月初四去世,当时的隆裕太后下令赐银千两,赏葬恩济庄。李莲英的墓坐落在恩济庄关帝庙北的一个院落里,院前有桥和石牌坊,牌坊横眉书“钦赐李大总管之墓”,墓前是汉白玉石碑,高3.5米,宽1米,碑文长达八百余字。其墓顶用三合土建筑,据说当年修建他的墓的时候,八里庄方圆十里内农户的鸡蛋被收刮一空,因为三合土需用沙土、黄粘土及石灰...

成都公墓明清传教士墓地

康熙亲撰碑文;“尔汤若望,来自西域,晓习天文,特畀象历之司……遽尔去逝,朕用悼焉。特加恩恤,遣官致祭。”汤若望的墓地采完全中国化建筑,墓地起丘,墓长一丈余,宽六尺余,以方石砌成。石碑以大理石制成,高一丈二尺,上刻皇帝谕旨和汤若望的姓名、年岁、官衔、爵秩等。碑前有供桌一面,供祭品,再前有香炉一座、灯烛对、供瓶一对,俱在六尺以上;另有石马、石羊、石人各二,墓地入口处悬挂满汉文书写的钦赐匾额。所有设施均为当朝大臣的品极。而且,据说康熙帝和他的祖母亲自参加了汤的葬礼。滕公栅栏的传教士墓地也因汤若望的葬入而扩大了几...

铸糖人人儿吹糖葫芦儿:吹糖人儿

四川尤以川西坝子,随处可见“铸糖人人儿”(又名“糖饼儿”、糖画)的糖饼摊子。铸手一人肩挑装有全部家仆的担子,选定一个地方即摆起摊子。摊子由两张矮方桌儿组成,中间一张上放光洁的石板,右边放一个熬糖的小火炉儿,左边设一转盘。摊顶张一把大布伞,摊边立个草把儿,上面插有已铸好的各式各样‘作品”...

自贡龚扇子:四川竹器工艺日益精致种类众多

“龚扇子”真正成为精美惊人的工艺品,则出自龚爵五的儿子龚玉璋之手。龚玉璋继承父业,并大力改进,精益求精,他选用阳山阳土里生长一年、竹节在0.6米左右的幼嫩慈竹,用刮刀反复刮、破二三十次,制成细如发丝、柔如真丝明亮透光的竹丝,其加工之艰难,一人一天仅可制成120根需七八天方能制出编一把扇子所需的竹丝。然后在半径约12厘米的扇框上编织,纵横分别密排着700多根竹丝作经线和纬线,按照画稿纵横穿插而成。...

绵竹年画:绵竹年画分为红货、墨货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之后,绵竹年画作坊开工,全年持续生产。至年终停业。上半年为产销淡季,时间充裕。所出门神年画,雕印彩绘都较精致,艺人们称此为“窄活”。而下半年购货者众,入秋以后,大小作坊生产顿时紧张起来,年画便“做工粗糙”,彩笔泼辣,艺人们称为“赶水活”。...

苗族芦笙舞·鼓舞:舞姿雄健、优美、气氛热烈

芦笙的起源有很多传说,如川南流传,有一家六兄弟打猎为生,以吹竹管为号互相联络。不久有五位兄弟先后死去,剩下一位便想法将六个竹筒合起来吹,作为怀念。后人加以改进,便成为芦笙。芦笙舞即是因以芦笙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

摆手堂前艳会多摆手舞左手左脚、右手右脚、刚柔相济、自然摆动

摆手舞有“大摆手”、“小摆手”之分。大摆手舞规模大,套路多,用于隆重的祭祀礼仪,每3至5年举行一次,人数多至千人万人,其舞蹈以出征打仗、刺杀对阵等象征性动作为主。小摆手舞,又名农事舞,规模小,形式简单,为一般节日喜庆活动时跳,多在农历正月初三至十五日,也有在暮春三月夜间举行的,人数为数十至数百人不等,其舞蹈动作主要模仿一年十二个月的各种生产生活的活动,如扫地、砍柴、挖土、耕田、撒种、薅草、打谷子、打猎、办年货等。...

羌人三舞:跳沙朗、跳盔甲、跳皮鼓

一阙终了,常伴以喝咂酒,稍事休息后,又接下一阙,如此边喝边舞边唱,歌声舞兴愈益高涨,以致通宵达旦羌族锅庄与藏族锅庄有不同风格。藏族锅庄有舞有蹈,羌族则蹈多于舞,以下肢和脚的动作为多。汶川旧县志对羌族锅庄记道:“舞蹈步法:曰摇篮,日交叉,日叩趾叩踵,日回旋。”茂县赤不苏地区则总结出如下口诀:右脚原地欲起步,左脚踏地绕后跟,前进步步有提升,急迫落地重又狠,左脚左踏,臀部左右顶,半月成形令人惊。...

甘孜藏族自治州歌舞海洋:藏族锅庄舞

藏族锅庄,是从古老的宗教祈祷仪式逐渐演变而成的一种民族歌舞。它既是一种固定的对歌形式,又是一种舞蹈。其舞姿粗犷豪迈,英勃刚健,有许多模仿鸟兽飞腾跳跃的动作。相传藏族锅庄起源于公元8世纪,西藏建立第一座寺院——桑鸢寺,为庆祝落成典礼而跳的“圆圈舞”(藏语为“卓”或“果卓”),即锅庄。此舞在藏族中最为流行。锅庄流派很多,如新龙锅庄、丹巴锅庄、道孚锅庄、康定锅庄等,各地有所不同。一般为藏族男女青年手拉手或手搭肩,站成圆形,由善舞者领舞,边歌边跳。舞至高潮时,步伐更为整齐划一,蹈声、歌声、乐声交织一起,颇为雄壮。...

四川藏戏夏天的快乐:锣钹轰鸣、旗帜飘扬、十分精彩

藏戏演出程序大致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序幕,称为“扎西禧娃”,由演员扮成汤东结布的形象,祝福观众人寿年丰,美满如意;第二部分为正剧演出,按故事情节分场进行;第三部分为谢幕,称为“托西交”,演员们伴随着歌舞,接受捐赠,表示感谢,并为观众祝福。...

Top